虽然西方阵营发起对俄罗斯的猛烈制裁,但由于能源危机导致的价格飙升,俄罗斯石油收入获得了大幅增长。《纽约时报》援引一项最新研究数据公布了一个惊人答案——在俄罗斯发动“特别军事行动”的前100天,俄罗斯能源出口收入达到了930亿欧元(约合6526亿人民币),创下了纪录。
普京 资料图
西方的严厉制裁,制裁了个寂寞。
相关能源研究机构分析数据显示,俄乌战争开启后,俄罗斯获得的930亿欧元收入包括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出口,约2/3来自石油,剩余大部分来自天然气,收益率之高前所未有,价格也前所未有。
最让西方脸疼的是,俄罗斯能源出口的收入超过了在乌克兰战事上的支出。
谁是俄罗斯头号买家?
始作俑者美国狂买
为了让能源紧缺的欧洲国家抱紧大腿,美国大量卖出自己库存能源,然后又从俄罗斯大量进口,着实好好当了回大自然的搬运工。
俄乌冲突期间,美国猛购俄罗斯石油,增幅甚至达到了43%,日增10万桶。要知道,在去年,美国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成品油仅占8%左右。
网络素材图
随着俄乌战争的推进,粮价也跟着飙升,美国政府暗中鼓动本国农业和运输企业加大对俄罗斯化肥的采购。因为普京此前表态,如果西方国家继续给俄罗斯找麻烦的话,那么俄罗斯会“来而不往非礼也”——毕竟西方国家无论如何都得继续购买俄化肥,而肥料的价格将会超级加倍。
国内通货膨胀极其严重的霸主美国,开始囤货了。
德国嘴上说不要
在俄乌战争中,严重依赖俄罗斯能源的德国表现得十分暧昧含糊,一边被乌克兰指责过于敷衍地提供军援,一边壮士断腕忍痛停掉了北溪-2后依然坚持购买俄罗斯能源。
资料图
即使是俄乌战争开始后,德国依旧在不断增加俄能源进口,直到5月份由于天气转暖才有所下降。
实际上在欧盟国家,尽管嘴上说着减少对能源依赖,但欧盟在5月份从俄罗斯进口的能源总量仅下降了1亿多美元。如意大利、荷兰、波兰、法国等其他欧盟国家在短期市场上抢购了更多的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欧盟占到了总出口的61%,总共约590亿美元的俄能源。
印度趁机两头赚
由于俄乌战争,战争带来的能源紧缺恐慌和全球石油流改道,让石油价格应声而涨。欧洲买家争相寻找替代能源,哪怕是远至阿联酋。
在战争初期表示不跟风制裁的印度,获得了俄罗斯慷慨的折扣价,在减轻本国能源财政紧张的同时,转手又卖往欧洲赚个盆满钵满。
为此,印度从俄罗斯一个月的进口量就超过了以往全年的进口量,印度成为了中间商。印度国有炼油企业希望从俄罗斯石油公司直接获得更多原油、获得更多折扣。
网络素材图
但随着西方国家的施压,C位的吹捧让印度有些飘飘然,推掉与俄罗斯的一些军工合作,站位略有了偏差。
不过很快,印度炼油商表示俄罗斯廉价石油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当然不止是站队问题,印度拖款时间过长,要价太猛,让供不应求的俄罗斯打折原油选择了新买家。目前,俄罗斯扩大了东部主要港口科兹米诺的石油出口,以满足其他亚洲买家激增的需求。
印度不再享受俄罗斯提供大幅的折扣了。
中国排行超德国
数量空前的俄罗斯原油除了运往印度外,还运到了中国。
在“俄能源最大买家”排行榜中,在3月和4月期间一直居于榜首的德国,在天气回暖降低购买后被中国超过,以微弱的差距排名第二。
俄乌冲突至今,中国也增加了从俄罗斯的采购。据交易员透露,俄罗斯石油公司已经授予联合石化90万吨(666万桶)ESPO混合原油装载权,联合石化是亚洲最大炼油商中石化的贸易部门。彭博社报道称,这“对于一些亚洲国家来说,大幅打折的石油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好机会”。
资料图
中国购买了价值约131亿美元的俄罗斯能源,这一转变反映了中国和其他非欧洲经济体对俄罗斯能源出口的重要性日益增加。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此前曾发布声明称,为妥善应对国际地缘政治冲突导致国际油气价格暴涨对我国的影响,正组织有关企业大力提升国内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多方组织资源进口,保持炼厂安全稳定运行。(晋玄)
延伸阅读
新华社北京6月5日电 俄罗斯外交部长谢尔盖·拉夫罗夫4日说,尽管受到西方制裁,俄今年能源收入反而将“大幅增加”,西方对俄制裁“无效”。
3月10日,在土耳其安塔利亚,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与乌克兰外长库列巴(未在画面中)会谈后召开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李振北摄
德国《星期日世界报》5日报道,受涉俄制裁影响,德国纳税人和天然气用户每年可能将多掏50亿欧元。
根据俄外交部通报,拉夫罗夫接受外国媒体采访时强调,石油等能源的价格不受政治影响,而是由需求驱动。
“考虑到因西方政策而确立的价格水平,我们没有遭受预算损失,”拉夫罗夫说,“相反,我们能源出口的利润将大幅增加。”
他披露,俄方有多个“替代销售市场”,且已经在那些市场“增加销售”。
俄乌冲突升级以来,美国、欧洲联盟等对俄施加多项经济制裁。本月早些时候,欧盟批准对俄第六轮制裁,包括6个月内停止购买俄海运原油,占欧盟进口俄原油的三分之二;在今年年底前将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减少90%等。
2021年10月8日,车辆经过比利时布鲁塞尔的欧盟委员会总部大厦。新华社记者郑焕松摄
针对欧盟最新制裁,俄外交部警告,欧盟将遭制裁措施反噬,对俄实施“禁油令”等于“自我毁灭”。俄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3日说,是欧洲方面政策短视导致了能源危机,与俄方开展特别军事行动“无关”。
欧盟目前还在讨论是否禁止进口俄罗斯天然气。俄罗斯与“不友好”国家和地区的“卢布结算令”已于4月1日生效。截至5月31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已先后宣布暂停向波兰、保加利亚、芬兰、荷兰等多个拖欠天然气款并拒绝以卢布结算的欧洲国家供气。
据德国《星期日世界报》5日报道,涉俄制裁及其连带效应导致德国国内天然气供应成本大幅增加,最终将转嫁到天然气供应商和用户身上。
据报道,德方将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德国的子公司列为“受托管理”状态后,俄方已于5月暂停向这一子公司供气,托管方德国联邦网络局不得不购入价格更高的替代天然气,以确保完成合同规定供气。
5月11日,一名男子在德国首都柏林的一处加油站加油。新华社发(斯特凡·蔡茨摄)
报道援引德国副总理兼经济和气候保护部长罗伯特·哈贝克的预测说,德方每天需要额外购买1000万立方米天然气,一年预计需要花费35亿欧元;另外,哈贝克已经要求向位于雷登的天然气存储设施注气,成本会进一步增加。
《星期日世界报》预测,所有额外花销及成本都将自10月起转嫁到天然气供应商及消费者身上。(郑昊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真相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评论跟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
文章写得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