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为何不关窗打空调?71路司机刘安(化名)解释,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公交公司就要求在行车过程中始终保持“开窗通风”,驾驶员旁边的车窗更是必须保持“全开”的状态。“如果被查到没有开窗,或者没有开到规定的程度,是要罚款的。”

申城接连数天高温不退,但许多市民却发现不少空调车却“形同虚设”。市民季先生(化名)近日向媒体反映,自己上下班坐的71路中运量公交车全程车窗大开,空调效用不佳,乘客跟司机均热得汗流浃背。其实,除了71路中运量,911路、嘉线公交等多条公交线路“疑似不开空调”也遭到不少市民投诉。“公交司机还要穿衬衫制服、佩戴N95口罩及毛线白手套,我们都担心司机会不会中暑,影响行车安全啊?”
如此酷夏,空调车“空调”,缘何成了“虚设”?
窗户大开,乘客司机都在忍受酷暑的不适
7月12日中午,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延安东路外滩站乘上71路中运量公交车。刚一上车,便有一阵热风从车厢内袭来,根本没能感受到“空调风”的凉意。原来,车厢两侧的车窗均处于敞开状态,热浪正源源不断朝着车厢内涌入,尽管车厢内空调还在运转,但吹出的凉风马上就会从车窗逸走,实际效用并不大。
此时,车厢内的显示屏上时不时跳出“20℃”的字样,不过实际体感温度,显然不止于此,4站路过后,记者随身携带的温度计数字波动停在了33℃附近。
记者乘坐数站后,温度计在33摄氏度附近波动
7月9日,刘安的驾驶室温度保持在31摄氏度
温度计测量或许有误差,但记者体验、采访多日,发现乘客的乘坐体验确实欠佳。
记者在车上看到,有市民甚至自带蒲扇上车,站在车厢的空调风口下手动扇风,不少人直接向记者表示,“这空调就像没开一样,热得很。”
乘客多时,车厢内更是闷如蒸笼。
乘客直呼“受不了”的同时,司机、乘务员也在忍受不适。
记者留意到,司机驾驶舱内的车窗也是敞开状态,再加上他们还需身着制服,佩戴N95口罩、手套,乘务员还另外多穿一件黑色马甲裙跟佩戴防护面罩,暑热更甚。
“空调风是从车厢后部吹出来的,等循环到驾驶室,冷风本来就弱,窗户全开的话,跑一趟衣服都湿透了。”司机张师傅(化名)表示,“有的乘务员捂出了痱子,前不久还有司机出现了轻微中暑现象。”
工作人员有着装要求,暑热更甚
如果被查到没有开窗,是要罚款的
为何不关窗打空调?71路司机刘安(化名)解释,自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公交公司就要求在行车过程中始终保持“开窗通风”,驾驶员旁边的车窗更是必须保持“全开”的状态。“如果被查到没有开窗,或者没有开到规定的程度,是要罚款的。”
这一“通风”要求是源自《本市交通行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指引7.0版》:
对于中高风险地区所在街道,车辆应保持“持续通风”;
而对于低风险地区,车辆通风时间间隔为“每趟次”,原则上每次通风时间大于10分钟。
可在实际操作中,各家公交公司执行标准并不统一。虽然知道公交车内必须保持通风,但究竟开几扇窗、是全开还是半开,并无明确标准。有司机说要求打开50%,有的则称留有一拳即可。
比如记者7月9日乘坐882路公交车时,发现在乘客不多的情况下,车厢内仅打开了两扇车窗,留有4-5厘米的通风口,车内温度就相对比较适宜。
面对司机们希望防疫措施能更人性化的呼声,公交公司也相当重视。记者从多位司机处了解到,已有不少公交公司考虑到暑热影响,下发了医用口罩供司机们使用。不过,对于“开窗通风”,刘安还是希望能够有更科学的措施,也可以采取一些防暑降温手段,如在驾驶室上方配小风扇等。
“要求我们在行车过程中,不能主动关窗,但乘客关窗是可以的,这二者有什么区别?”
(图片来自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医生建议:适当通风,车内温度不超3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副主任医师王新宇也表达了他的担忧,毕竟相对于可能的暴露感染风险,中暑是更为直接威胁人类生命的一种医疗状况。
公交车环境温度过高,不但威胁乘客身体健康,对一直在公交车内工作的司机和售票员影响更大。
王新宇建议,公交车应该尽可能开足空调,保证车内的环境温度不超过32度,适当通风就可。当然,“防疫”也不容忽视,“公交部门应该平衡中暑的风险和新冠防疫的措施,既要避免发生公交车内的病毒传播,也要防止中暑的发生,这离不开市民们的配合。”
在相对狭小的密闭公共空间内
如何做到降温、防疫两不误
你有什么好点子吗?
欢迎留言给司机、乘客们支支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真相网”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评论跟贴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立场。